

光線勾勒夢中曲
藝術是時空的記憶,亦是文化精神的延續。2025年初,在台北的藝術空間中,謝榕蔚以一系列中性筆紙本和光線裝置創作,帶領觀者重新認識東亞傳統美學中那微妙而深邃的「間」感。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讓我們看見傳統與當代在空間中的邂逅與融合。
伊日後樂園【軌道-謝榕蔚】展場照片
時光軌跡中的藝術新語
從東方「間」到現代軌跡
東西方對空間的理解截然不同。西方視空間為虛無、負形的存在,而東亞文化則更注重物體與事件間的「間隙」與連結。謝榕蔚在這次展覽中,以「軌道」為題,深入探討這種「間」的哲學。從中性筆在紙上的勾勒,到不需插電卻自發光的裝置,每一件作品都彷彿在講述一段時光的故事,亦是對東亞傳統美學的現代詮釋與再生。
伊日後樂園【軌道-謝榕蔚】展場照片
光線、書寫與身體的勞動
作品與空間對話的隱形連結
謝榕蔚出生於台中,畢業於實踐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並取得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的背景。這樣的雙重學術背景,使他能夠在傳統美學與現代藝術之間自如穿梭。他從東亞陰翳的光線中汲取靈感,將平面與立體的空間巧妙結合,創造出不僅僅是視覺圖像,而是能夠引起身體共鳴的作品。作品中的每一筆,每一道光,都彷彿在低語著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詩意瞬間。
伊日後樂園【軌道-謝榕蔚】展場照片
然而在這次展覽中,謝榕蔚利用繪畫、光雕及空間裝置,重新定義了「空間」的概念。他將傳統東亞的「間」作為創作的核心,拒絕單純對物質間關係的直接描繪,而是透過作品展現物與物、事件與事件之間那看不見的連結。觀者在展場中,可以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感受那彷彿穿越時光的隱密通道,每一個角落都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與想像空間。
伊日後樂園【軌道-謝榕蔚】展場照片
藝術與建築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另一方面,謝榕蔚的作品並不僅限於藝術展覽的框架,而是跨足建築、光學及生活美學的多重領域。從實踐大學建築學系所習得的空間觀,到東海大學美術系的創作實踐,他以獨特的視角,賦予每件作品更多層次的意涵。正如展覽中那些自發光的光線作品,它們既是技術的結晶,也是對傳統生活哲學的致敬,讓人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重新審視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光影交錯瞬間。
伊日後樂園【軌道-謝榕蔚】展場照片
走進展覽現場,觀者彷彿進入了一個時空隧道。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引領著人們從現實跳脫,進入那充滿詩意與遐想的內心世界。展場的燈光與空間設計巧妙地營造出一種沉浸式的氛圍,使得每個人都能在靜謐中聆聽到時間流逝的聲音。這種空間與時間的交織,不僅挑戰著傳統展覽的框架,也讓藝術與觀者之間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心靈對話。
伊日後樂園【軌道-謝榕蔚】展場照片
綜上所述,藝術如同時間的河流,總在流轉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藝術家謝榕蔚的「軌道」不僅是一次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旅程,更是一段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當我們在光影交錯中捕捉那一瞬的靜謐,便會發現每一條看似平凡的線條,都隱藏著永恆的故事與記憶。這場展覽邀請我們放下成見,重新思考空間與時間,並在當代藝術的脈動中,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微光與軌跡。
文|編輯部 圖片提供 | 藝術家、伊日藝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