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Living 享家生活
  • 居家設計
  • 國際潮流
  • 裝修知識
  • 專題報導
  • Search
Mobile nav

帶著孩子們用五感走進森林與水流共舞!桃園市立美術館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暑期親子熱門展覽

  • 編輯部 Editorial

❝ 孩子與自然的關係,不是學習,而是回歸 ❞ 

 

—— 陳義芝,台灣詩人

 

❝ 孩子的心靈充滿了天空、陽光、鳥兒與樹木 ❞  

And the child’s mind was full of sky and sun and bird and tree.

 

—— 理查・傑佛瑞斯 Richard Jefferies

英國自然作家

夏日伊始,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悄悄展開一場關於自然與感知的對話。在這座由藝術與想像編織而成的綠意殿堂中,「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如一首清晨之歌,邀請孩子們透過五感開啟通往森林與河流的門扉。這是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跨國合作策劃的兒童藝術特展,五位來自新加坡與台灣的藝術家,以「自然、環境、生態、永續」為主軸,攜手打造互動裝置、聲音場景與沉浸式空間,構築出一座充滿探索與感官驚奇的童話境地。森林、棲地與水文交織成展覽的兩條主軸,也成為孩子與自然重新牽起聯繫的起點。從聲音到影像,從視覺到觸感,藝術不再只是靜態的觀賞,而是一場行走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冒險。

桃園兒美館外觀。攝影|范文芳

從孩子的視角看見自然的詩意

走入藝術森林深處的好奇與療癒

 

位於中壢青埔特區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兒美館)2024 年 4 月 3 日起正式開館試營運,兒美館大膽創新的「藝術山丘」造型,是由甫榮獲2024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和臺灣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規劃,共有四個樓層,一、二樓為展覽廳及國際演講廳、三樓為兒童藝術圖書空間及工作坊、四樓為觀景平台。兒美館比鄰景觀自然優美的青塘園,體現「遊樂化展館、景觀化建築」的設計理念,已成為更多親子與各年齡層民眾休閒出遊的熱門景點。此次暑假期間,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攜手推出兒童藝術特展,透過森林與水文為題,打造沉浸式五感空間,喚起孩童對自然的感知與永續想像,播下環境共生的藝術種子。

桃園兒美館外觀。攝影|范文芳

藝術家蘇鈺雄〈平靜的森林〉展區照。(透島影業拍攝)

展出作品中,新加坡藝術家陳紫曦的〈不見的森林〉,彷彿是來自童話的秘密基地。以巢穴造型構築空間,透過色彩與質地喚起孩童對不同棲地生態系的想像與認識。孩子們蹲下、鑽入、伸手觸碰,大自然的多樣性與奧妙,在一張張好奇的臉龐上悄然綻放。而藝術家蘇鈺雄則將展廳變成一座療癒的遊戲森林。他的〈平靜的森林〉以鮮明色彩與插畫語彙,揉合互動物件與軟雕塑,引導孩子們進入一個能夠自在奔跑、躺下、放鬆的空間。作品不僅讓身體獲得舒展,更在遊戲中引導對動物棲地、物種瀕危的深層理解。這樣的藝術,並非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一座與生命對話的橋樑。每個觸摸、每次躍動,都是孩子向自然學習、向環境靠近的足印。

新加坡藝術家陳紫曦〈不見的森林〉展區照。攝影|透島影業

聆聽、踏查與共感的河流故事

用孩子感知種下永續藝術種子

 

然而另一端,水的流動串起了另一段對自然的凝視。來自新加坡的聲音藝術家祖.馬哈茂德(Zul Mahmod),在〈寂靜下的律動之脈〉中,以桃園地區的水庫與水圳為靈感,創作出一座大型聲響裝置。展間彷彿潛入水底,耳邊傳來自然低語與萬物律動,孩子們彷彿化身小魚,在靜謐中覺察世界的呼吸。臺灣藝術家陳伯義的〈河流實驗室〉,則以攝影踏查與互動科學裝置,描繪大漢溪的生命紋理。他將鏡頭對準河岸、橋墩與人為設施的邊界,讓孩子不僅認識水文變遷,更理解人類活動與河川共構的關係。另一位藝術家許雁婷則以〈河走過的地方〉,透過口述訪談與田野調查,呈現原住民與河流的生活智慧。聲音與敘事成為展場中無形的流動,讓孩童在傾聽中學會敬畏與感恩,理解自然不僅是資源,更是共存的母體。

新加坡的聲音藝術家祖.馬哈茂德(Zul Mahmod)作品〈寂靜下的律動之脈〉展區照。攝影|透島影業

臺灣藝術家陳伯義〈河流實驗室〉展區,孩子們可以透過親手體會大自然的力量與認識水文的變遷。攝影|透島影業

整體而言,從桃園到新加坡,這場展覽是一場無聲的邀請,也是一道跨國合作的橋樑。藝術讓地理與文化的界線消融,讓不同國度的孩子共享一個關於自然與感知的語彙。正如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CEO 陳維德博士在開幕致詞中所言:

 

❝ 我們希望孩子能從藝術中學習尊重自然、關懷世界,並為未來種下希望 ❞

 

這不只是一場展覽,而是一種新教育的萌芽:讓孩子在藝術中覺察環境的變化,在遊戲中理解永續的意義。未來,不是只有知識的堆疊,而是感受與行動的種子,自小在心中深植。展覽不止於觀賞,更是一場學習與參與的歷程。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CEO 暨館長開幕當天致詞。攝影|楊兆元

最後,自7月至11月,桃美館策劃一系列工作坊與教育活動:從森林織品創作、田野走讀、聲音導覽到親子共創,藝術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引子,也讓大人重新省視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在「美術館的自然課」座談中,兩館策展人與藝術教育者齊聚一堂,分享策展思維與教育實踐。他們相信,藝術不只是傳遞美感的載體,更是開啟兒童環境意識的窗。而這扇窗,正透過這場展覽緩緩敞開。在這場特展中,每一座展間都是一片等待孩子腳步踩過的土地,每一次凝視都是一場與自然的深層相遇。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也是在自然中重新遇見人心的柔軟與希望。

橫山書法藝術館「守、破、離:魯朴書藝展」展場照。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書法與自然的對話

橫山書法館的當代書藝風景

 

走出森林與水文交織的兒童美術館展場,若再沿著青埔捷運線前行,不妨駐足於桃園市立美術館另一座分館——橫山書法藝術館。這座位於大園的現代書藝場域,今夏正展出兩檔別具風格的當代書法個展,為自然主題的感官體驗,添上一抹沉靜的筆墨之美。「守、破、離:魯朴書藝展」由旅日藝術家魯朴(小原俊樹)展出近三十件作品,從取法秦漢的古樸書體、混融工藝與現代設計語彙的造型書件,到氣勢奔騰的大字書法,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拓出書藝的新疆界。另一展「吐了一地的字——張天健作品展」則以筆墨與印痕交織,反芻文字的符號性,探問當代人與語言之間的距離與觸動。兩展皆以實驗與詩意對話,引領觀者重新認識書法不只是書寫,而是感知與思想的流動。

橫山書法藝術館「吐了一地的字-文字反芻後的書寫意義.張天健作品展」藝術家張天健導覽照。攝影|ANPIS FOTO王世邦;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緊臨桃園兒童美術館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以當代的風格為傳統的書法藝術注入一股全新的人文活水。攝影|Share Living 編輯部

藝文串連雙館夏日行旅

讓書藝與自然並肩而行

 

橫山書法藝術館與兒童美術館,一文一武,一靜一動,宛如青埔地景中的雙子星,串連起暑假裡最具深度的親子藝文行程。無論是孩童在聲音、光影與故事間奔跑,還是大人靜靜凝視筆墨構築的虛實之境,兩館皆以多元策展與友善導覽,邀請觀者以身體與心靈,穿梭於書藝與自然之間。橫山書藝館的每日定時導覽、語音導聽與特別場次,為觀展者開啟另一層理解脈絡。而特展倒數的展期,也提醒觀眾把握時間,在夏末前與文字進行一場靜謐的對話。當我們走進美術館,不僅是在觀看藝術品,更是在學習以更溫柔的方式感知世界。橫山與兒美的雙館行旅,正是這份日常裡難得的心靈慢旅。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 When Art Meets Nature

|2025 年 7 月 2 日至 11 月 9 日

|週三至週一 09:30-17:00(週二休館)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1、2、3 F(桃園市中壢區高鐵南路二段90號)

|主辦單位|桃園市立美術館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守、破、離:魯朴書藝展

|2025 年 05 月 28 日至 08 月 18 日

|橫山書法藝術館A棟(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100號)

吐了一地的字-文字反芻後的書寫意義.張天健作品展

|2025 年 05 月 28 日至 08 月 18 日

|橫山書法藝術館C棟(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100號)

展覽主視覺牆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桃園市中壢區高鐵南路二段90號

週三至週一 09:30-17:00(週二休館)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一八德館

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一段728號5樓

週二至週日 09:3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圖文提供|TMOFA 桃園市立美術館

在日常裡緩緩展開的曠野之家
下一頁

在日常裡緩緩展開的曠野之家

推薦

在繩網與結構間呼吸 —— 奧地利設計團隊 Numen / For Use 首度登台展演《Net & String Taichung》沉浸式空間裝置

在繩網與結構間呼吸 —— 奧地利設計團隊 Numen / For Use 首度登台展演《Net & String Taichung》沉浸式空間裝置

  • 編輯部 Editorial
從此時出發 —— 英國設計師 Lee Broom 於 2025 丹麥三日設計節展演的光之寓言

從此時出發 —— 英國設計師 Lee Broom 於 2025 丹麥三日設計節展演的光之寓言

  • 編輯部 Editorial
在空魚缸中映見人心 —— 走入《楊沛鏗:別離庭》的藝術沉思

在空魚缸中映見人心 —— 走入《楊沛鏗:別離庭》的藝術沉思

  • 編輯部 Editorial
從影像到靈魂的朝聖之旅\名導蔡明亮「行者十步」的禪意

從影像到靈魂的朝聖之旅\名導蔡明亮「行者十步」的禪意

  • 編輯部 Editorial
【無】信仰之島 —— 烕尼斯雙年展中漂蕩的臺灣建築智慧

【無】信仰之島 —— 烕尼斯雙年展中漂蕩的臺灣建築智慧

  • 編輯部 Editorial
藝術五月.當代 ── 在 Taipei Dangdai 裡對話自然居家與生活設計的靈魂

藝術五月.當代 ── 在 Taipei Dangdai 裡對話自然居家與生活設計的靈魂

  • 編輯部 Editorial
  • 關於享家生活
  • 條款與聲明
  •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Copyright © 2023 Share Living 享家生活

  • 居家設計
  • 國際潮流
  • 裝修知識
  • 專題報導
  • 關於享家生活
  • 條款與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