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修復何以重要?電影不僅是影像與聲音的組合,它更是時代的見證,一段段影像拼湊出人類的集體記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珍貴的經典作品因為膠片老化、技術變遷而逐漸被遺忘。這正是電影修復的重要性所在——它不只是技術性的修補,更是一場文化的搶救行動。2025 年 1 月 21 日,M+ 舉辦了「電影修復何以重要?」的專題對談,邀請國際知名影星、威尼斯與柏林終身成就獎得主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與香港新浪潮導演唐書璇(Tang Shu Shuen)共同探討電影修復的藝術與文化意義。這場對談不僅回顧了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創新精神,也強調了修復工作如何讓經典作品持續影響後世。
國際知名影星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被《紐約時報》評價為21世紀最偉大的女演員。攝影|Brigitte Lacombe 圖片提供| Tilda Swinton
影像記憶的修復與永恆
讓光影記憶重生
電影修復涉及複雜的技術與藝術判斷,需要將已經受損或褪色的影像逐格還原,使其回復到最接近原始的狀態。為了保護香港豐富的電影遺產,M+與CHANEL 攜手推出「M+修復」,計畫在三年內修復九部香港新浪潮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香港電影新浪潮始於1979年,當時的電影人勇於突破傳統商業電影的框架,結合歐美藝術電影與美國獨立電影的敘事手法,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本地風格。
占渣木殊(台譯|吉姆·賈木許)《永生情人 Only Lovers Left Alive》(台譯|噬血戀人)2013 年。圖片提供| The Festival Agency
其中,唐書璇執導的《董夫人》(1968)便是最早的新浪潮雛形之一,這部作品打破當時港產片的既定模式,以細膩的女性視角與大膽的剪輯技法,開創了香港獨立電影的新篇章。這次修復計畫的重點,除了《董夫人》,還包括翁維銓的《行規》(1979)及譚家明的《愛殺》(1981),這些作品都是新浪潮運動的重要象徵,修復完成後,將於國際影展中亮相,讓更多觀眾見證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譚家明《愛殺》1981 年;圖片提供|版權持有人,康樂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複製
翁維銓《行規》1979 年。圖片提供|翁維銓
❝
修復是一種時光對話,它不只復原影像,更賦予電影新的生命。
❞
——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
於 2025 年 1 月 21 日在 M+ 舉行的「電影修復何以重要?蒂達史雲頓與唐書璇對談」從左至右:M+ CHANEL 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唐書璇及蒂妲・史雲頓。圖片提供|CHANEL
電影修復的挑戰與藝術選擇
女性在電影修復創作中的角色
電影修復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工程,更是一種藝術選擇。蒂妲・史雲頓在對談中指出:「修復是一種時光對話,它不只是復原影像,更是賦予電影新的生命。」每一次修復都需要考慮如何平衡技術提升與保留原始質感,例如要決定是忠實還原膠片顆粒感,還是利用數位技術提升畫質,這些選擇都會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此外,電影的聲音修復同樣是一大挑戰。許多老片因音軌損壞而失去了原本的氛圍,因此修復團隊必須利用原始錄音檔案,甚至重新合成部分聲音,以確保還原度。同時,顏色的修正亦至關重要,修復師需要參考當年的色彩標準,確保色調不會因數位化而產生偏差。
於 2025 年 1 月 21 日在 M+舉行的「電影修復何 以重要?蒂達史雲頓與唐書璇對談」從左至右:蒂妲・史雲頓、M+ CHANEL 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圖片提供|CHANEL
本次對談的另一個焦點,是探討女性在電影藝術與修復領域中的貢獻。唐書璇作為香港最早的女性導演之一,她的作品以細膩的情感描寫與社會批判見長,影響了後來許多女性創作者。她在對談中強調:「電影不只是男性的領域,女性的視角能為影像帶來更多層次。」她的首部作品《董夫人》,便是以女性為核心,探索愛情與社會規範之間的衝突。蒂妲・史雲頓則以演員的角度分享她對女性在影壇角色的看法。她提到,電影史上許多重要的修復計畫都是由女性策劃與執行的,這些修復師不僅是在技術層面貢獻,更在文化傳承上扮演了關鍵角色。例如,金獎大導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發起的電影基金會(The Film Foundation)中,有多位女性主導了經典影像的修復工程。
唐書璇《董夫人》,1968 年美國上映/1970 年香港公映;圖片提供|唐書璇
修復,是時間的禮物
當代電影修復的未來展望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電影修復的方式也在不斷進化。AI(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被應用於自動去除刮痕與噪點,而機器學習則能夠分析大量影像資料,自動校正顏色與亮度。然而,真正的電影修復仍然需要人類的藝術判斷,畢竟每部電影都有其獨特的影像風格,不能完全依賴演算法進行機械式的處理。M+ 計畫未來將持續推動電影修復工作,並計畫在香港舉辦專門的修復影展,讓大眾可以透過大銀幕,重新欣賞這些經典作品。這不僅是對過去電影人的致敬,也是對未來電影文化的投資。
「蒂達史雲頓:世界流轉」向金獎演員蒂妲・史雲頓致敬,呈獻其四十年演藝生涯的五次關鍵合作。
左上至右下:莎莉波特《奧蘭度 Orlando》(台譯|美麗佳人歐蘭朵)1992 年。圖片提供|Adventure Pictures Ltd 、Joshua Oppenheimer《末日家庭 The End》2024 年。圖片提供|The Match Factory、Joanna Hogg《夢遊霓裳仙境 Caprice》1986 年。圖片提供|The 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占渣木殊(台譯|吉姆·賈木許)《永生情人 Only Lovers Left Alive》(台譯|噬血戀人)2013 年。圖片提供| The Festival Agency、Derek Jarman《浮世繪 Caravaggio》1986 年。圖片提供|BFI 英國電影協會
總言之,電影是一種時間的藝術,而電影修復,則是時間賦予人們的一份禮物。透過「M+修復」計畫,我們得以回望過去,感受那個年代的故事與情感。同時,這些修復過的影像也將啟發新一代的電影創作者,讓光影的傳承永不停歇。 最後總結以上,電影修復不只是技術,更是文化的延續。M+ 與 CHANEL 攜手推出「M+修復」計畫,保護香港新浪潮電影遺產。於對談中,蒂妲・史雲頓與唐書璇探討修復對影史的重要性,並強調女性在電影藝術中的貢獻。透過復原經典影像,讓光影記憶在新時代重生。

影音|M+戲院 2025 冬季節目 ——「蒂達史雲頓:世界流轉 Tilda Swinton: Between Worlds」專題展預告影片
圖文提供 | CHANE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