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承載的不僅是居住的功能,更是靈魂的棲居地。設計師以「流.形」為核心概念,讓空間如水一般,隨著時間、情緒與日常習慣流動、蔓延。弧線的引導、光的穿透與材質的呼吸,使每位成員都能在此找到專屬的天地。玄關的弧牆與長虹玻璃,彷彿一道溫柔的擁抱,讓歸家成為一種儀式,而不僅是動線的轉換。這樣的設計態度,不只是形塑視覺,更在於賦予空間以情感。每一條線條、每一道光縫,都是對生活的回應,將家的樣貌,漸漸成為心靈的映照。
自由的起點
流動的引導
玄關的佈局,既具機能也承載迎接的氛圍。穿衣鏡與弧形牆的搭配,消弭了結構的突兀,轉化為一種流線的優雅。光線透過長虹玻璃隱約滲透,形成若即若離的氛圍,為客餐廳的開放場域鋪陳序曲。設計師刻意保留建築的原始天花結構,讓工業風的線條不再是冷冽的骨架,而是呼吸的紋理。裸露的管線經過細緻處理,再輔以木作弧線修飾,使剛硬與溫潤並置,形成動態的平衡。光影遊走其中,讓空間在白晝與黑夜之間,展現截然不同的表情。
韻律的交織
靜謐角落的個性展演
走入客餐廳,開闊的空間感映入眼簾。落地窗的蜂巢簾成為守護內外的屏障,白天引光,夜晚守私,使室內的節奏隨外部自然流轉。照明設計則成為另一場無聲的演奏:流線型燈具將場域串聯,白日如雕塑般點綴,入夜則幻化為霓虹般的 RGB 氛圍,呼應屋主對電玩與音樂的熱情。客餐廳享有通透的開放式空間,遠望市景綠意,靜看戶外日夜光影變化。此外,保留以鋼承板施作的天花板原貌,同時調整灑水管線的走向,讓天花呈現帶有工業風的乾淨線條。這樣的設計邏輯,留下建築本身頗具特色的結構元素,同時突顯挑高的天花,讓空間更顯明亮開闊。
另一方面,客廳的家具選擇了簡約灰白,卻不失細節。沙發兩側包覆皮革飾面,搭配金屬椅腳,讓量體顯得精緻輕盈。沙發旁的木櫃以陶板檯面搭配繃布櫃體,襯托上方的訂製層板,成為屋主收藏的舞台。牆面因藝術塗料的鋪陳而展現質感,也讓公共空間在繁複與簡約之間找到沉穩的重心。這裡的每一處,都是屋主興趣的延伸。收藏的擺設、展示的層架,構築出一個靜謐卻富有故事的角落。家,不只是居住的容器,更是個人性格的展演。
私密的空間沉澱
形與意的共鳴
然而,臥室的設計以簡約為本,以木質與柔和色調營造放鬆氛圍。主臥更衣區放大了使用的彈性,模組化的設計讓吊桿與抽屜可依需求調整,避免了傳統收納的僵化。穿衣鏡不僅提升實用性,更在視覺上延伸空間,使休憩的場域顯得自由而舒展。衣櫃的粗獷木質,與柔和的寢具形成對比,彷彿一種性格的交錯。臥室不僅是休憩的場域,也是生活沉澱的容器,在此卸下外界的喧囂,回歸自我。
總言之,這場設計的篇章,並非單純的風格拼貼,而是從建築的原生結構出發,轉化限制為特色。弧線與光影不僅修飾,更在於營造情緒;燈光與材質不僅是表層語彙,更是屋主性格的回聲。在「流.形」的意象下,家成為自由的國度。它容納了生活的流動,也留下設計師對空間的深刻提問:如何讓每個角落都回應居住者的靈魂?如何讓空間成為日常卻不失驚喜?最終,答案在於細節的雕琢與情感的流動。
文|Addie 圖片提供 | 榭琳傢飾、泛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