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義之父的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1887-1965)在一百多年前就激進地發表著關於「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的宣言,意味著住宅可以轉變為大規模生產的產品,人成為使用的主體,精神性需求從物理空間的生產中被分離出來,提供了潛在發展的可能性。家不僅是療癒身心的避風港,更是心靈棲息的港灣。對於現代都市人而言,「家」承載著療癒與再生的意義。位於上海清溪花園的「治癒的家」,正是這樣一個充滿生命力與藝術感的空間。設計師王奕雲與張耀天摒棄傳統豪宅的奢華堆砌,轉而以極簡卻充滿深度的語彙,將空間打造成一處心靈綠洲。
在簡約中尋找深度
童趣與探索精神的延續
坐落於上海西郊高端社區環繞之中的清溪花園,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設計團隊將這份自然融入家居,以大面積的開窗引入陽光與綠意,搭配低飽和的奶油色調,營造出溫潤且靜謐的氛圍。這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美感,更是對心靈的一種撫慰。對設計師而言,家不應只是成年人沉澱心靈的場所,更將童趣作為貫穿整個空間的核心理念。兒童衣帽間隱藏著一個祕密基地,打開衣櫃門後,是一條通往閣樓的編織通道,這不僅是孩子的遊樂天堂,更是成年人找回童真與探索欲的入口。
空間敘事——
從日常到心靈的旅程
然而,家中最具靈性的空間莫過於二樓的冥想室。通往冥想室的通道,設計成天然洞穴般的粗獷質感,進入時需微微彎腰,象徵著對內在世界的謙遜與探索。坐在室內,光線透過小窗灑落,猶如山洞中閃爍的燭火,喚醒內心的寧靜與覺知。此外,設計師大膽利用客廳挑高空間,懸掛一座宛如太空艙般的異形閱讀角。這裡既可成為獨處的靜謐角落,也能俯瞰家庭活動,實現視覺與情感的多層次交流。這種空間設計打破了傳統動靜分離的界限,讓家人之間的互動更為自然流暢。
流動中的親密感
細節中的質感堆疊
最後,客廳、餐廳與廚房採用開放式設計,模糊了空間邊界,強化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Cassina 的 Dudet 餐椅搭配 AIRNOVA 夢露餐桌,柔和的曲線延續至 Poltrona Frau 吧檯椅,營造出既時尚又溫馨的生活氛圍。加上牆面如褶皺般起伏,搭配 Tom Dixon 的 MELT 熔岩吊燈,宛如光影在空間中舞動。為了方便日常使用,設計師還特別安裝了無底坑螺桿電梯,結合燈光線條,增添未來感與科技感,展現住宅的人性化考量。
綜上所述,上海「治癒的家」並非只是奢華的代名詞,它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過程,是人們在繁忙都市中尋找心靈平靜的出口。設計師巧妙地融合自然、童趣與現代美學,打造出一個能夠療癒身心的空間,讓居住者在每一次歸家時,都能感受到被擁抱、被治癒的力量。正如設計師所言:
❝
家,是一個不斷修習的過程。它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
在這個家中,每一道光、每一條線、每一個角落,都承載著設計師對生活的理解與熱愛,讓人們在日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詩意與安寧。
專案名稱|治癒的家
專案位置|上海
專案面積|1200m²(約 363 坪)
設計時間|2020年4月
完成時間|2023年10月
設計公司|雲寸九辰(www.noblefit.com)&宇合光年(www.funconn.com)
主案設計|王奕雲&張耀天
深化設計|Carl
軟裝設計|Mandy、陳瀅宇
燈光設計|Patti Lee
樓層資訊|上海清溪花園
圖文提供 | 雲寸九辰 & 宇合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