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縱橫的重慶,總是以坡地延伸出生活的層次感。當「重慶之丘」於悅來海派美學生活街區誕生,它不只是建築的一隅,更是一場以記憶為線索的文化復興。宇合光年深入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以“寓舊於新”的設計語彙,把海派的精緻與重慶的厚度交織成新的城市語言。紅磚的肌理,映照著舊時碼頭的煙火;玻璃與金屬的光澤,則折射出現代城市的節奏。設計師不追求單一的形式,而是讓材質之間的對話成為一種時代的共鳴。沿街外牆的拱形與金屬網交錯,若隱若現,如霧中山影,既延續建築原貌,又注入當代精神。
城市的丘陵|文化的回聲
層層生活喚醒城市的呼吸
此外,生活的魅力,往往藏在轉角的光影與日常的細節之中。宇合光年以層疊的商業結構,讓空間成為人們情感的延伸。在第一層的街面,櫥窗如城市的眼睛,反映著人群的流動與好奇。藝術櫥窗與情景裝置將購物轉化為體驗,模擬綠植與雕塑的設置,使人與空間的互動變得自然。這裡的每一步,都像走進一個故事的開端。第二層以休閒與文化交織:咖啡香氣、手作藝廊、親子體驗館,構成城市中輕盈的一隅。
然而,設計師讓生活的輕節奏滲入空間,使社區不再僅是消費場所,而成為情感交流的所在。四層則轉化為文化與藝術的棲地。文創工藝、書吧與展覽空間,將藝術融入日常。透過光線、玻璃貼畫與細節佈局,讓文化不再遙遠,而是可被感知、被呼吸的存在。這座城市的丘陵,不只承載建築,也讓生活的氣息在高度與層次之間自由流動。
貓之丘|故事情感的連結
光之丘|街區夜色的溫度
再者,重慶之丘的靈魂,藏在一隻隻輕盈的貓影之中。宇合光年為此創作了獨特的形象塑造 —— 以貓為主角的情景雕塑,描繪牠們在街區中的一日生活。貓咪或蜷臥午後的陽光下,或與魚共戲於溪畔,或在林間嬉鬧,構成一幅幅生活剪影。這些雕塑不只是裝飾,而是情感的媒介。牠們分散於街角、長椅與水景旁,讓人於行走間產生意外的愉悅。以不鏽鋼與樹脂打造的質感,映照城市的光影,也折射出人們對生活的想像。宇合光年用這樣的手法,讓空間不再是冷峻的結構,而成為可以被擁抱的場所。透過「貓」這一柔軟的形象,連結起人與城市的溫度——如同重慶的山與霧,真實而富於情感。
當夜幕降臨,重慶之丘化身為一座閃耀的「靈感之城」。燈光的設計不僅為了照明,更是情緒的描繪。天幕燈、氛圍燈、樹掛燈交織出多層次的光影節奏,如同城市心臟的脈搏。設計團隊以人為本,讓燈光成為社區的語言。無論是草叢間的微光,或座椅旁的暖燈,都像是一種溫柔的召喚。柔和的光線不僅營造出溫馨氛圍,也讓行人感受到被城市擁抱的安全感。這裡的每一盞燈,都在述說著人與空間的關係。光與影的交錯,是生活的韻律;而社區的凝聚,正從這樣的細節開始蔓延。
一個靈感之城的誕生
在這裡,重慶之丘不僅是空間的再造,更是文化的重生。宇合光年以海派美學為底蘊,結合重慶的山城精神,將歷史、生活與藝術融為一體。這裡有建築的骨、有生活的氣、有文化的魂。在這座靈感之城裡,人與空間的邂逅,不再只是日常的擦肩,而是一種共鳴。歷史的厚度與當代的靈光,在紅磚與金屬間閃爍;城市的活力,從街角的貓影與燈光流影中延展開來。
最後,正如主案設計師張耀天所構想的那樣 —— 重慶之丘,是屬於這座城市的山,是文化的丘,是未來生活的靈感之源。也誠如解構主義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說過:「建築應訴說著時代與地方的故事,卻也渴望成為永恆的經典。Architecture should speak of its time and place, but yearn for timelessness.」這樣的建築語言,不只是視覺的美感,更是一場文化的回聲。它回應了城市的過去,也召喚著未來的想像。

專案名稱|重慶之丘
專案位置|中國 重慶
專案面積|45746㎡(約1萬4千坪)
業主|中國電建地產
開放時間|2024年9月28日
商業場景營造設計|宇合光年
主案設計|張耀天
公司網站|www.funconn.com
景觀設計|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室內設計|成都德思蒙酒店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重慶研質共設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幕牆設計|福建省華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上海碧甫照明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導視設計|重慶川儀樓宇自動化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重慶瀧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土建/鋼結構施工|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幕牆施工|重慶索能建設有限公司
攝影|阿奇
圖文提供 | 宇合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