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Living 享家生活
  • 居家設計
  • 國際潮流
  • 裝修知識
  • 專題報導
  • Search
Mobile nav

沉浸在日本當代雕塑異材質的視覺魅力 —— 也趣藝廊六位日本藝術家當代雕塑聯展

  • 編輯部 Editorial

以獨特視覺語彙共同詮釋

呈現想像中的烏托邦世界!

位於台北大同區的當代藝術空間也趣藝廊,於今年暑期呈現六位日本藝術家的當代雕塑聯展《Chimeric Sculpture Expressions》於 6/29(六)隆重開幕!開幕當日,由日本策展人岡田慎平親自為大家帶來最完整的策展理念解說,深入六位藝術家的創作世界。「Chimera」一詞源自希臘神話中的奇幻生物,指涉一個含有不同生物基因的異種嵌合細胞體,如同藝術家們以當代雕塑突破傳統的藝術形式,共感出展藝術家們對於現世代的精神思考和透過自身DNA構象的多元藝術表現。

《Chimeric Sculpture Expressions》展覽空間現場藝術家大江慶之 (Yoshiyuki OOE, b.1980) 的作品

承載著童年記憶的爬蟲

超現實的創作敘事視角

 

作品承載著童年記憶,爬蟲類動物之於大江慶之 (Yoshiyuki OOE, b.1980) ,就像螳螂之於安德烈・布勒東那樣地充滿吸引力,自2007年來,藝術家聚集各式各樣的符號,發展出一系列融合了昆蟲動物與小男孩形象的作品,其超現實的創作視角,發展出嶄新意義,使每一次觀看都賦予了全新敘事的能動性。

大江慶之Yoshiyuki OOE | Vivian Boy ver.2 | Mixed media | 34 x 26 x 44 cm | 2023 | Courtesy of TEZUKAYAMA GALLERY

1980年生,現居日本大阪的藝術家大江慶之,2003年畢業於日本成安造型大學。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自畫像一直是重要的主題,從2007年開始,他也發展出來一系列融合了爬蟲類、蝴蝶、蝸牛、公雞與小男孩形象的標誌性雕塑作品。此次展出穿著體操服的孩子系列作品,將時代記憶停鎖在純真時刻,並融入了骷髏、昆蟲、動物等各式符號隱喻。他們從原來的故事背景中分離,透過拼貼式呈現主角間的關係,轉化為新的意義連結不同的詮釋跟可塑性。

 小池一馬 Kazuma KOIKE | BC240528 | Glazed Stoneware | 18.5 x 17 x 37 cm | 2024 | Courtesy of TEZUKAYAMA GALLERY

古老遺跡混合時空

獨特的安靜與漂浮

 

除此之外,以「想像的古代文物」為題,藝術家小池一馬 (Kazuma KOIKE, b. 1980) 創作橫跨陶瓷雕塑、繪畫和素描。古老的神像、植物、動物,結合不同地點、不同時代的遺跡圖像,透過巧妙的構圖將主題分層,使作品具有獨特的安靜和漂浮感,彷彿多個時間軸的混合體。這些「想像的古代文物」採用黑土和黑灰釉製作,所以身上具有日本傳統茶具的色澤,同時,它們彷彿還擁有生動的表情,讓人聯想起非洲部落的面具或是中式廟宇的石獅子,但更仔細一看,又會發現那些臉孔其實是神靈、大型貓科動物、植物與菠蘿等等元素巧妙地組成的。

《Chimeric Sculpture Expressions》展覽空間現場藝術家小池一馬 (Kazuma KOIKE, b. 1980) 作品

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度過了童年,和西班牙巴塞隆納度過了高中時光,期間受到西班牙雕塑家 Josep Clarà 的作品影響甚深。藝術家小池一馬身受島族文化拜物信仰的影響,藝術家融合東西方文化,運用祭祀常用的媒材黑陶來創作,結合不同時代的遺跡圖像以「想像中的古代遺跡」為主題,觀察不同元素和諧共存的狀態,以及物體意義改變的過程。

長谷川學 Manabu HASEGAWA_Enfield No.2 Mk1_Pencil and color pencil on paper, acrylic case_51.4 x 21.2 x 35 cm_2023-2024_Courtesy of TEZUKAYAMA GALLERY

物質與藝術的對話

肉眼所見的「真實」

 

然而,透過擦畫技巧創作介於二維和三維間模糊邊界性的作品,長谷川學 (Manabu HASEGAWA, b. 1973) 將紙放在現成物上,用鉛筆擦繪輪廓。以槍枝和刀具為主題,作品沉重的歷史意義及文化象徵被鉛筆和紙張所支撐,和其薄弱的材質特性構成了強烈對比。藝術家的作品超越了簡單複製原作的視覺語言,物質開始和藝術對話,逐漸走向了追求肉眼所見的「真實」輪廓的表達。

長谷川學 Manabu HASEGAWA | 6hk4 | Pencil and color pencil on paper, acrylic case | 46.4 x 8 x 29.2 cm | 2022-2023 | Photo by Hyogo Mugyuda | Courtesy of TEZUKAYAMA GALLERY

長谷川學 1973年出生於東京,2000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多摩美術大學美術學部專攻繪畫科。藝術家使用鉛筆拓印技巧,以紙為素材,忠實表現充滿厚重金屬質感的立體槍械。約從2011開始,藝術家以軍用武器為主題。以刀槍堅硬、冰冷的質感與鉛筆鉛色間的反差魅力,型塑戰爭傷痛的不可逆對應鉛筆紙張的可抹除性,帶領觀者以新的世界觀審視權力社會。幾可亂真的紙製槍械,卻是使用鉛筆與紙張這樣脆弱纖細的素材所作,中間構造更是空洞的。在精巧構造與視覺表現之下,同時又存在著易被毀壞的虛幻無常感,顯現了強烈對比性。

(左) 菅原玄獎 Gensho SUGAHARA | mob#4 | FRP, wood | 14 x 20 x 50 cm | 2021 | ed.1-7;(右) 菅原玄獎 Gensho SUGAHARA | mob#3 | FRP, wood | 15 x 18 x 50 cm | 2021 | ed.1-7

臨界的灰色地帶

雕塑的隱匿情感

 

此外,以 FPR玻璃纖維強化塑膠(玻璃鋼)為媒材,菅原玄獎 (Gensho SUGAHARA, b.1993) 塑造現代人樣貌,強調微妙的視覺觸感和人物的匿名性,試圖引發觸覺的視覺聯想和作品的創作過程來重新思考雕塑的可能性。表達方式經由表面外觀的角度看進「情感」裡面的人,期盼觀者藉由「形」透過匿名面貌穿著時下的人物角色,發掘自身情緒的顏色。

菅原玄獎 Gensho SUGAHARA | dalmatian | FRP | 29 x 10 x 37.5 cm | 2018 | ed.25

身為被各式數位產品圍繞成長的「數位原住民」,菅原作品強調微妙的質感、觸感和匿名性。此次展出作品皆以灰色製成象徵臨界地帶,消除了其個體差異,以藝術創作回應現代社會的加速變化和表淺現實。他將當代消費主義場景融入雕塑質感中,勾勒著當代社會人類的形體,並試圖藉由其藝術表現中隱匿的紋理和觸感指涉現今世界的瞬息萬變和現實的不穩定性。

高橋銑 Sen TAKAHASHI | Cast and Rot No.58 | Mixed media | 46.5 x 8 x 28.7 cm | 2023 | Photo by Ichiro Mishima | Courtesy of LEESAYA

1992年出生於東京,2021年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系完成雕塑碩士學位。藝術家高橋銑 (Sen TAKAHASHI, b.1992) 在學期間參與當代雕塑的保護與修復,面對並修復開始風化或有明顯破壞跡象作品的經歷促使他進一步思考存在與死亡、結束與開始等議題。並創作了各種各樣的作品,包括雕塑、錄像和裝置。他的作品總是傳達出一種為事情結束而做準備的感覺和行為,他不採取人文主義亦或虛無主義單方面的觀點,而是接受即使是自己的作品就像事物存在一樣,也有一天會消失。

高橋銑 Sen TAKAHASHI | Cast and Rot No.60 | Mixed media | 31 x 9.3 x 21.5 cm | 2023_Photo by Rentaro Hori | Courtesy of LEESAYA

曾為銅像修復師的他,此次展出系列靈感來自於在保存和修復現當代雕塑方面的經驗。胡蘿蔔採用與青銅雕塑相同的保存技法進行處理。藝術家的作品傳達出一種為事情結束而做準備的感覺。接受作品也會有消逝,就像事物存在一樣,並安靜地看待其不確定性。此次展出的「鑄與腐」系列作品,以青銅修復的保存工藝處理胡蘿蔔,探論當時間推移,將青銅雕塑與胡蘿蔔置於同一時間線,觀想物質性的保存和消逝,最後指向核心問題:什麼丟失,什麼留下?

《Chimeric Sculpture Expressions》展覽空間現場藝術家高橋直宏 (Naohiro TAKAHASHI, b.1991) 和高橋銑 (Sen TAKAHASHI, b.1992) 的雕塑作品

解構人體區塊的正確性

主客體不斷擺動的邊界

 

最後,以人體為主題,藝術家高橋直宏 (Naohiro TAKAHASHI, b.1991) 作品並非像一般的人體雕像作品常以單一量塊的方式製作,而是將人體部位分解為不同部位。透過改變觀看視角,可呈現出複數的立體多元面相,主體並非是一個擁有「絕對正確性」固定形象,過程中,不斷擺動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邊界性」,捕捉主客體關係轉換間帶來的頻率。

高橋直宏 Naohiro TAKAHASHI | Steped out | Painting on wood |  22.5 x 22.5 x 63 cm | 2023

1991年生於北海道,2020年於金澤美術工藝大學大學院後期課程美術工藝雕刻所取得博士學位。高橋直宏的創作主要使用木頭做為素材,製作以人體為主題的人像雕刻。高橋直宏認為,人體作為主體所展現的形象是會隨著外界的影響而不斷變化。主體並非是一個擁有「正確性」固定形象的即定實體,藉由解構人體區塊,多變的身體型態挑戰了人們對「正確性」的觀感。此次展出三件作品,延伸藝術家過往創作的部分素材,因不同時序重疊而存在的作品主體,與外界的關係不斷變化,這是一種具有分析性創造力的手段。

高橋直宏 Naohiro TAKAHASHI | Just in (Grandmother's Korey) | Painting on wood | 22 x 25 x 87 cm | 2023

總結此次展覽《Chimeric Sculpture Expressions》以獨特視覺語彙共同詮釋,精采呈現六位日本藝術家們想像中的烏托邦世界!2024.06.29 (六) - 2024.08.03 (六) 邀請大家親臨現場,一同感受藝術家們經由內心深掘與自我對話,靈活融入美學視角及多元文化背景而後誕生,充滿強烈感召力的雕塑創作。共感藝術家們對於現世代的精神思考,和透過自身DNA構象的多元藝術表現,進行一場日本當代雕塑的視覺沉浸之旅!

Chimeric Sculpture Expressions 當代雕塑展

|2024.06.29 (六) - 2024.08.03 (六)
|2024.06.29 (六) 4 PM

|長谷川學 Manabu HASEGAWA、小池一馬 Kazuma KOIKE、大江慶之 Yoshiyuki OOE、菅原玄奨 Gensho SUGAHARA、高橋直宏 Naohiro TAKAHASHI、髙橋銑 Sen TAKAHASHI
|也趣藝廊(臺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41號)

圖文提供 | 也趣藝廊

一票難求!時尚仙人降臨北藝中心藍盒子 —— Tilda Swinton 致敬義大利名導「親愛的帕索里尼」
上一頁

一票難求!時尚仙人降臨北藝中心藍盒子 —— Tilda Swinton 致敬義大利名導「親愛的帕索里尼」

結合藝術設計與生活美學的香氛實驗 —— 10X首家街邊門市「10X松菸概念店」正式開幕
下一頁

結合藝術設計與生活美學的香氛實驗 —— 10X首家街邊門市「10X松菸概念店」正式開幕

推薦

並行的光與城 —— 2025 台北藝術週與 ART TAIPEI 多元的藝術共振

並行的光與城 —— 2025 台北藝術週與 ART TAIPEI 多元的藝術共振

  • 編輯部 Editorial
光影森語.人文新綠境|開箱臺中綠美圖!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SANAA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操刀設計

光影森語.人文新綠境|開箱臺中綠美圖!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SANAA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操刀設計

  • 編輯部 Editorial
光與線條的一隅 —— 路易威登 Art Deco 裝飾藝術展再現百年盛華

光與線條的一隅 —— 路易威登 Art Deco 裝飾藝術展再現百年盛華

  • 編輯部 Editorial
走進女性藝術創作的無界之室 —— M+ 女性藝術家特展「身臨夢境:1950 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

走進女性藝術創作的無界之室 —— M+ 女性藝術家特展「身臨夢境:1950 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

  • 編輯部 Editorial
藝術與瑰寶的十年盛會 —— 富藝斯 Phillips 亞洲十週年秋季拍賣台北預展

藝術與瑰寶的十年盛會 —— 富藝斯 Phillips 亞洲十週年秋季拍賣台北預展

  • 編輯部 Editorial
航向心靈的彼方 ——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中的夢與現實

航向心靈的彼方 ——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中的夢與現實

  • 編輯部 Editorial
  • 關於享家生活
  • 條款與聲明
  •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Copyright © 2023 Share Living 享家生活

  • 居家設計
  • 國際潮流
  • 裝修知識
  • 專題報導
  • 關於享家生活
  • 條款與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