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應,是對場域原有歷史的敬意;干預,則是設計語言中對未來的想像與介入。在快速更替的城市肌理中,北京朝陽區的 491 空間靜默矗立。這座曾承載資訊傳播的電台基地,如今因 CUN寸DESIGN 的再設計而被賦予嶄新意義。崔樹以「順應」與「干預」的雙重視角展開這場空間對話,既不刻意抹去歷史的痕跡,也不讓當代設計喧賓奪主,而是以詩意的方式讓新舊相遇,並共生。在這 181 坪的空間裡,設計如低語般與時間交流。聲音在空谷中迴響,影子在牆面與地板之間遊走,光線穿越玻璃、銅板與苔蘚,構築出一場場靜謐的空間劇場。
歷史的回聲與光的書寫
一場空間的自省
起初,這座舊電台原本的挑高結構、裸露水泥、銅鐵與紅磚的遺跡,是城市歷史的有機斷片。崔樹並未掩蓋這些「不完美」,而是選擇與其對話。金屬表面經人工做舊處理後,模擬歲月侵蝕的痕跡;水泥牆的斑駁紋理則如老者的皺紋,記錄時光。中庭設計成為設計哲學的詩性載體。透過天窗的切割,自然光如細細瀑布灑落,地面上的幾何光影如夢似幻,晨光與暮色在一天之中持續上演光的戲劇。崔樹並未讓燈光主導,而是巧妙安排人工照明與自然光共存 —— 燭光的微光與冷光源對抗、隱匿式燈具隱沒於玻璃內壁,使光不只是照明,而是情緒與空間的語言。
材質辯證與感官張力
讓空間自由呼吸
再者,材質選用是本案最引人深思的篇章之一。玻璃與夯土,鋼材與木構,銅鏽與苔蘚——每一種都帶有不同的文化記憶與熱感知。玻璃帶入透徹的自然光,夯土牆則營造私密溫潤的避世感。兩者之間以金屬為骨幹過渡,視覺張力於此誕生。復古木構件與金屬桁架經精準結構計算後共存於屋架上方,觸覺的差異透過表面處理更加強烈 —— 冷與暖、粗與細、舊與新,在這座空間裡不再對立,而是共同講述建築的多重維度。空間不再只是承載功能的容器,而是能讓人反思、停留、甚至靜心的感官劇場。
然而在功能規劃上,設計打破傳統辦公室制式格局,以開放流動為原則。模組化隔斷與人體工學桌組支持場景的彈性轉換,讓辦公、討論、休憩、靜思自然交融。地面材質的變化、傢俱的陳設,不是為了裝飾,而是為了引導行為動線,鼓勵自發性互動與社交。每一道銅牆與天花的鋼結構,不僅是建築構造的一部分,更如同舞台設計中用以調度節奏的裝置。這裡不再強調建築的永恆完美,而是擁抱時間所賦予的「生長性」—— 銅綠在氣流中蔓延,苔蘚因濕度而變化,這些微小變動共同構築出空間的生命體征。
綜上所述,北京 CUN寸DESIGN 設計工作室總部《順應與干預》是一場詩性的建築實驗,也是一則關於記憶、光影與材質的哲學寓言。在這裡,歷史不被遮掩,材料不再沉默,自然節律與數位工藝並行,設計不再只是視覺的展示,而是時間與空間之間的呼吸。崔樹的設計讓人明白,最好的空間,從不在於它多宏偉或新穎,而是能否讓人願意駐足、感受、記得。建築,或許正是這樣一種讓我們理解時間與自我之間關係的語言。

影音|北京 CUN寸DESIGN 設計總部空間影片
專案名稱|《順應與干預》北京 CUN寸DESIGN 工作室
專案地點|中國·北京朝陽區 491 空間
設計公司|CUN寸DESIGN
公司官網|www.cunchina.cn
主案設計|崔樹
建築面積|600平方公尺(約 181 坪)
設計時間|2023.06.08
完工時間|2023.11.01
攝影師|凱倫
圖文提供 | Cun寸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