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屋」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一座避風雨的港灣,其中有寄託所願,有倚靠之情。設計師張芷融總是用著誠懇且毫無距離感的親和力,讓業主有著最自在舒適的設計溝通體驗。
細膩觀察屋主的生活態樣,並聆聽關於夢想中的屋宅該有的模樣,經過一筆筆勾勒畫出,再一遍遍溝通確認,最後將美感與務實兼具的夢想空間,堅定自信地遞交至屋主手中。
「讓設計回歸需求本質」
對於每位屋主來說,要將自己所費不貲的資產交付他人之手打理,心裡總是有種期待與不安交錯的忐忑感。設計師張芷融從業多年,對於屋主們的顧慮也相當了解,故在每一個設計案中,都確保與屋主有充分的溝通討論,使設計能夠確實符合使用者需求,並運用專業的美學感知和尺度規劃,讓空間能朝著屋主心中夢想的輪廓成形。
Q .
你認為與屋主溝通的過程什麼是最重要的?
A .
專注傾聽屋主的需求與理想,並同時提供專業的建議,進而充分討論各種可行與不可行的部分,作為設計師,我們的工作是要運用專業協助屋主拉近理想與現實間的距離,而非強加設計師自身的想法在屋主的空間中,畢竟真正要在房子裡生活的是屋主,所以對我來說,最貼近屋主的設計,才是完美的設計!
「異材質的運用樂趣」
一個室內空間的氛圍與調性的形塑,除了格局與動線上的安排,櫃體、木作的裝潢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故在每一個尺度拿捏上都須精準的規劃。設計師張芷融擅長整合木作與系統家具,將屋主的需求與美感充分融合,同時在異材質的運用上更總是創造出令人玩味的成果。
Q .
在每次材質運用上都是以什麼依據去做規劃的呢?
A .
主要還是針對屋主實際上的需求,其中包括預算以及氛圍的創造和收納的考量,有時在合適的部分以木作做焦點式設計,特殊的木工造型能為房子帶來專屬的獨特標誌,多元的應用系統傢俱則是能夠創造出實用且美感並存的空間,兩者相輔相成下即能打造出理想與務實兼具的成果。
在異材質的運用上,各種材質的質地紋理及顏色也需要「因地制宜」,在小空間創造延伸感,在大空間做出細緻品味;有時甚至是與屋主討論後的大膽嘗試,可能都會為空間帶來截然不同的調性與層次變化,而通常也都會有比想像中更令人感到驚艷的結果,我希望屋主能在我設計的房子裡,即便住上二十年也不會膩。
「房子的靈魂」
要如何讓空間與使用者像對戀人般完美契合、相愛相親,在設計上就得下足苦心。設計師張芷融利用自身專業及仔細觀察屋主的性格,在一次次溝通討論下,讓每次設計都像是為屋主量身訂做的衣裝,走動在每個空間皆能夠感到自在舒適。
Q .
在設計規劃上你最著重於哪一個部分呢?
A .
最最優先考慮的絕對就是動線!空間的動線就是房子的靈魂,動線規劃的好,無論住多久都可以感到很自在。在不同空間中幾公分的差距,以及角度的不同就會使得空間的流暢感被阻斷,舒適感是由無數個對尺寸的堅持所得到的成果。
另外,在空間裡各個角度的端景也是我所重視的,打造出足夠的收納空間,讓隨著時間推進所堆疊出的各種物品都有合適的地方可以儲藏或是展示,這樣一來,就能夠讓以生活創造出各種珍貴記憶的房子,無論過了多久依然可以歷久彌新。
設計師張芷融總是用著細膩的洞察力、美學的專業以及精準的尺度掌控,為每一位屋主打造出夢想中的房子,讓在屋裡安居的使用者總是能夠享受愉快且自在放鬆的氛圍。
而總是以謙遜態度走在設計這條路上的設計師張芷融也表示,即便從業多年,但每次仍能從不同案子中學習到不同的東西,這些珍貴的經驗也進而成為自己設計的養分,這也是讓她能夠維持設計熱情及動力的原因。
圖文來源 | House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