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Living 享家生活
  • 居家設計
  • 國際潮流
  • 裝修知識
  • 專題報導
  • Search
Mobile nav

雕塑與凝視之間 —— 日本當代雕塑大師 舟越桂的靜默宇宙

  • 編輯部 Editorial

❝如果一件作品包含自己提出的問題以及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這件作品就可以被稱為藝術 ❞

     世の中は夢かうつつか、うつつとも夢とも知らず。

 

—— 舟越桂,日本當代雕塑大師

在日本當代藝術史中,舟越桂(Katsura Funakoshi,1951–2024)的名字,如同靜謐的海潮,緩緩拍打著人類存在的邊界。他不以華麗的雕刻手法取勝,而以「凝視」這一古老而純粹的動作,打開人與世界的內在對話。自1980年代初以樟木為主要媒材以來,舟越桂以半身人像雕刻為核心創作,作品散發出近乎冥想的氣息 —— 既真實,又超然。他的作品不僅形似人,更似「靈」的具象。那層薄薄的淡彩與鉛筆線條,如同呼吸的痕跡,使木雕的肌膚有了時間的溫度。眼眸鑲嵌的大理石,映照的不只是光線,而是藝術家對「存在」的沉思:人之所以為人,正因內在的寂靜能與外界的喧囂對抗。

舟越桂 Katsura FUNAKOSHI《Uncertain Mirror 不確定的鏡子(直譯)》Lithography Image,64 x 91 cm,Frame 68.5 x 95.5 cm,1994,AP.4-6

第一章

重返靜默/雕刻家的凝視

人間的面孔/時間中的靈魂

 

1986年,舟越桂旅居歐洲,近距離觀察羅丹等西方雕塑大師的作品,卻最終選擇回歸東方的精神性。舟越桂深受12 至 13 世紀慶派(Kei School)雕刻家運慶(Unkei)的影響,將木材視為有生命的對象,以雕鑿對話,以紋理記錄。正如他曾說:「木頭之中早已有靈魂,我只是協助它浮現。」早期的舟越桂雕刻,人物多為半身,神情專注卻平靜,眼神微微上揚,似在凝視遠方的不可知。那既不是對觀眾的注視,也非對內心的反省,而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靜止狀態。

日本當代雕塑大師 舟越桂於 2016 年 ART TAIPEI 台北藝博現場。

他常在電車上觀察乘客,捕捉那些一瞬即逝的眼神。於是,在他手中,陌生人成為了永恆的肖像。這些雕塑彷彿在時間中被凍結,像靜止的呼吸、未完的祈禱。這份凝視,既是對人性的體察,也是一種溫柔的孤獨。在日本雕塑史上,舟越桂的出現是一場革命。他拒絕工業化與流行文化的誘惑,堅持用雙手感受木頭的纖維。那手工刻鑿的節奏,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他與生命節律的同步 —— 一刀一呼吸,一線一靜思。

​​​​​​​

舟越桂 Katsura FUNAKOSHI《A Green Lake Within Myself 我內心的綠湖》Painted camphor wood and marble 彩繪樟木和大理石,103.5 x 54 x 28.3 cm,2008

第二章

紙上的幻影/靈魂的書寫

幻間的邊界/人獸之形與神話之心

 

1980年代中期以降,舟越桂開始嘗試以紙為媒介,創作素描、水彩與版畫。他筆下的人物與雕塑相呼應,卻更為夢幻與抽象。這些作品並非雕刻的草圖,而是獨立的精神肖像 —— 它們存在於「形體之後」,像一場靜默的思辨。他的紙上創作延續雕塑中的凝視與象徵,同時展現出繪畫語彙的自由。每一筆炭灰、每一道水痕,都像靈魂的脈搏。

舟越桂 Katsura FUNAKOSHI《Words Like Snow 雪之語(直譯)》Painted camphor wood, marble, glass and wire 彩繪樟木、大理石、玻璃和金屬絲,104 x 46 x 35 cm,2016

舟越桂曾以美柔汀(mezzotint)、水印(aquatint)、木版等技法反覆實驗,使這些圖像兼具雕塑的厚度與時間的透明度。許多日本作家,如知名作家和音樂家辻仁成(Jinsei Tsuji)的《海峡の光》與以描述家庭關係知名的天龍荒太(Arata Tenryu)的《永遠の仔》、《悼む人》等書,都曾以舟越桂的作品作為小說封面。那凝視的眼神、模糊的邊界與靜默的姿態,成為日本文學中一種普世的象徵 —— 人如何在孤獨之中仍能溫柔地存在。

舟越桂 Katsura FUNAKOSHI 《To the Town of Sleep 前往睡眠之城(直譯)》Lithography Image,76 x 56cm,Frame 82 x 61.5 cm,1993,ed.49-50

第三章

靜默的餘韻/逝去與永恆

 

然而,進入1990年代後,舟越桂的雕塑出現了新的轉向。人物不再只是人,而是人與獸、夢與現實的混融體。他在《Sphinx》人面獸像系列中,讓人類面孔與動物身軀共存,探索人性深處的原初力量。這些形象或有翅、或有羽、或具獸首,卻皆平靜安詳。那不是怪異,而是一種和解:與自然、與未知、與自身的和解。舟越桂以超現實主義的語彙,回應當代社會的「混種性」與「靈性」議題,並在雕塑中重建一種現代神話。他從未隨潮流而動,即使當普普藝術在日本復興,他依然維持內省的節奏。那種時間的深沉,使他的作品不僅屬於藝術史,更屬於人類精神史的一部分。

(左) 舟越桂 Katsura FUNAKOSHI《To Forgive the Sea 原諒大海(直譯)》Painted camphor wood, marble and miscellaneous tree 彩繪樟木、大理石和各種木材,187.5 x 102 x 82 cm,2016,Courtesy Nishimura Gallery;(右) 舟越桂 Katsura FUNAKOSHI《Curious Forest 好奇的森林(直譯)》Painted camphor wood and marble 彩繪樟木、大理石,203 x 59 x 90 cm,2014, Photo Courtesy to Tomoki IMAI

最後在 2024 年 3 月底,這位日本當代雕塑大師舟越桂於家鄉盛岡辭世。他離去時無聲,正如他的作品 —— 靜靜凝視著世間的紛擾。四十五年創作的旅程,如同一場從木頭到靈魂的修行,最終化為永恆的凝視。此次關渡美術館回顧展,將以雕塑、繪畫與版畫全面呈現舟越桂的藝術世界,帶領觀眾重新感受那份「人之為人」的靜默詩性。正如他生前所說:「雕刻,是讓沉默說話。」而在那靜默之中,我們聽見的不僅是藝術家的呼吸,更是時代的回音。

關渡美術館 《舟越桂回顧展》

|2025.11.14 (五) - 2026.02.15 (日)

|舟越桂​​​​​​​(Katsura Funakoshi,1951–2024)​​​​​​​
|關渡美術館 一樓展覽廳(112 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 1 號)


主辦單位|關渡美術館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協辦單位|也趣藝廊 AKI Gallery

日本當代雕塑大師舟越桂大書日文雜誌的報導

文|Addie     圖片提供 | 也趣藝廊

在光影之間 築起一座雲上的太陽之家
下一頁

在光影之間 築起一座雲上的太陽之家

推薦

永恆王者的遠東之旅 ── 臺南與香港古埃及的雙城大展

永恆王者的遠東之旅 ── 臺南與香港古埃及的雙城大展

  • 編輯部 Editorial
光與木之間的時間流動與靈魂的形狀 ── 宮島達男與泉啓司在台北藝術週的精神相遇

光與木之間的時間流動與靈魂的形狀 ── 宮島達男與泉啓司在台北藝術週的精神相遇

  • 編輯部 Editorial
夢起港都.幻耀高雄\2025 FOCASA 馬戲藝術節的奇幻航行

夢起港都.幻耀高雄\2025 FOCASA 馬戲藝術節的奇幻航行

  • 編輯部 Editorial
並行的光與城 —— 2025 台北藝術週與 ART TAIPEI 多元的藝術共振

並行的光與城 —— 2025 台北藝術週與 ART TAIPEI 多元的藝術共振

  • 編輯部 Editorial
光影森語.人文新綠境|開箱臺中綠美圖!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SANAA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操刀設計

光影森語.人文新綠境|開箱臺中綠美圖!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SANAA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操刀設計

  • 編輯部 Editorial
光與線條的一隅 —— 路易威登 Art Deco 裝飾藝術展再現百年盛華

光與線條的一隅 —— 路易威登 Art Deco 裝飾藝術展再現百年盛華

  • 編輯部 Editorial
  • 關於享家生活
  • 條款與聲明
  •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Copyright © 2023 Share Living 享家生活

  • 居家設計
  • 國際潮流
  • 裝修知識
  • 專題報導
  • 關於享家生活
  • 條款與聲明
  • 聯絡我們